1月18日,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發布《關于實施小微企業普惠性稅收減免政策的通知》,通知執行期限為2019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這也意味著,三年可為小微企業減負6000億元的普惠性減稅政策細則落地。
與此相適應,近日召開的全國稅務工作會議也傳出消息,2018年,全國減稅降負工作也取得重大進展。5月1日起實施的增值稅三項改革平穩有序推進,5—12月增值稅稅率降低減稅約2700億元,其中制造業減稅占35%;統一小規模納稅人標準惠及50萬戶納稅人,減稅約80億元;辦理留抵退稅1148億元;新出臺的支持創新創業稅收優惠政策減稅約500億元。尤其是自2018年10月1日起實施的個人所得稅第一步改革,施行3個月就減稅約1000億元,7000多萬個稅納稅人的工薪所得無需再繳稅,“工薪稅”的格局正在逐步得到改變。
這也意味著,減稅政策的效應正在顯現,對穩定經濟增長、穩定市場、穩定消費、穩定企業和員工情緒的作用正在發揮。并與貨幣政策一道,正在穩定經濟增長中起到“雙輪驅動”的效果。那么,在新一輪減稅、特別是普惠減稅中,如何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減稅的正向效應,讓減稅更好地推動經濟穩定、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呢?
增強減稅政策的針對性,無疑是最重要的一個方面。減稅政策運用到今天,最主要的問題已經不是“量”,而是“質”。大而化之的減稅政策,作用力正在減弱,需要更多具有針對性的減稅措施。很顯然,這次針對小微企業的普惠性減稅政策,就是針對性很強的政策。針對性不僅體現在重視小微企業上,更體現在對宏觀經濟環境的判斷。其他減稅政策,是否也能像此次的普惠政策一樣,更具體、更細致、更具針對性。如針對科技型企業、創新型企業也應當出臺一些類似的減稅政策。政策的規模可以不繼續擴大,但針對性一定要強,要適用,要有利于企業創新和居民創業。
提高減稅政策的落實效率,則是減稅政策效應能否最大化又一個重要方面。從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到現在,出臺的減稅政策并不少。政策的落實效果并不好,有的則被執行不力、落實不佳消彌掉了。一方面,各級沒有能夠嚴格按照減稅政策的要求去做,甚至出現了邊減邊加的現象。這也是為什么企業對減稅政策獲得感不強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減稅政策作用效率打折的主要原因。所以,落實政策必須不折不扣,堅決不能出現肢解政策、扭曲政策、侵吞政策的現象;另一方面,政策本身水土不服,所出臺的政策不太符合實際,不符合企業要求,企業很難享受,形成了名義減稅與實際減稅不配套的現象。因而,在今后的工作中,必須在政策的制定上更加符合企業實際,讓企業能夠用得上、享受得到。
在此基礎上,要積極努力,讓減稅成為一種發展環境。減稅不是目的,發展才是目標。單純依靠減稅,也無法形成有效的發展動能。因此,必須通過深入調查、認真研究,制定出更加有利于企業發展、企業家創新、居民創業的減稅政策,讓減稅成為一種發展環境,能夠激發企業的創新動力、激活企業的發展熱情、激勵更多的人投身于創業創新之中。尤其是民營企業,要能夠在減稅政策的激勵下,釋放出更多投資熱情,產生更多投資動力,使減稅與企業、企業家形成良性互動。必須承認的一個事實是,目前的減稅政策,更多的還是一種救急措施,一種招商引資手段,而沒有成為發展環境。減稅政策要成為發展環境,還必須在減稅的手段、方法、措施,特別是減稅政策的設計、重點的確定與調整、減稅政策的落實效果評價等方面下功夫,讓減稅政策不因設計不科學、落實不徹底、運用不適當等產生問題,從而真正成為一種發展環境。
從總體上講,減稅的正向效應正在發揮,但是,仍有很大的潛力。這種潛力,既在政策的制定,也在政策的落實,更在政策的環境。所以,還有很多文章要做、很多功夫要下、很多問題要改。
貨之家—是一家跨境運輸、報關報檢、倉儲物流等綜合性國際物流公司,專業提供:跨境電商倉儲,保稅倉,保稅倉庫,保稅倉儲,電商倉庫,保稅物流,第三方倉儲,跨境電商BBC,進口報關,進口清關,進口報檢,保稅進口,包稅進口清關,進口清關代理。服務熱線:400-8070-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