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上午9時,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在人民大會堂舉行開幕會,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作政府工作報告。
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到今年要對高職院校實施擴招,在兩會會場內外引發強烈關注,此外關于跨境電商、人力人才資源、金融服務等,都是當下各界的聚焦要點。而對于全國人大代表、浙江金融職業學院院長鄭亞莉來說,作為來自高職院校的全國人大代表,她顯然更有發言權。
鄭亞莉此次全國兩會上帶來了《關于擴大高等職業教育招生規模的建議》、《更好發揮〈關于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的意見〉作用的六點建議》、《關于支持優質小額貸款公司轉制設立社區銀行的建議》、《推動民間金融陽光化、規范化發展》、《關于推進跨境電子商務人才培養的建議》等多份建議,涉及了高職教育、人才培育、金融管理等多個方面。
其提交的“關于推進跨境電子商務人才培養的建議”與此次李克強總理所作政府工作報告中“改革完善跨境電商等新業態扶持政策”的內容相吻合,在鄭亞莉看來,人才培養問題已經成為跨境電子商務發展的瓶頸之一。
海量跨境電商市場
鄭亞莉在建議中指出:電子商務是網絡化的新型經濟活動,是推動“互聯網+”發展的重要力量,是新經濟的主要組成部分?!笆濉逼陂g,我國電子商務交易規模從2011年的6萬億元增至2015年的21.8萬億元,已經成為全球規模最大、發展速度最快的電子商務市場。而跨境電子商務(以下簡稱跨境電商)作為電子商務的一個重要領域,為更多國家、更多企業、更多群體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是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的重要支撐,是當今互聯網時代發展最為迅速的一種貿易方式。
相關數據顯示,截止2017年,中國有跨境電商平臺7000余家, 跨境電商交易規模(含零售及B2B)達7.6萬億元人民幣,較2016年增長20%。
此外,據國家郵政局統計,2017年國際/港澳臺業務量完成8.3億件,同比增長33.8%。2017年,支付寶、微信支付等第三方支付機構相繼進入跨境支付,非銀機構網絡支付規模已經達到了143.26萬億,占網絡支付金額的6.9%,極大的提高了支付便捷性和購物體驗。
在如此海量數據的背后,我國的政策支撐體系也在不斷完善。
習近平總書記說“推動網絡經濟發展,促進共同繁榮,我們愿意同各國加強合作,通過發展跨境電商,建立信息經濟示范區,促進世界范圍內投資與貿易發展,推動全球數字經濟發展”。自2015年3月,中國(杭州)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由國務院批復成立,截止目前,跨境電商國家級試驗區已達35個。
全國人大代表、浙江金融職業學院院長鄭亞莉指出,隨著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建設的深入,以及配套政策體系的不斷完善,跨境電商已經成為了投資與創業新熱點、外貿“穩增長、促轉型”的增長新動力,形成了“互聯網+跨境貿易+中國制造”的競爭新優勢。
跨境電商的人才支撐
鄭亞莉關注到,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人才支撐不足成為制約跨境電商發展的主要瓶頸。在跨境電商快速發展的同時,逐漸暴露出跨境電商人才支撐不足的問題。
對此,鄭亞莉在建議中作了如下分析:
——跨境電商人才數量存在缺口:由于我國跨境電商人才培養工作的開展時間相對較短,使得人才供給與企業實際需求之間出現斷層。通過對300多家企業的調查顯示,85.9%的企業認為目前跨境電商人才存在缺口,企業無法招到能夠按要求完成工作任務的職員。據不完全統計,2017年,我國跨境電商人才缺口高達450萬,這個缺口每年還在不斷加大。
——專業化跨境電商人才培養缺失:跨境電商涉及“跨境交易、支付、物流,通關、退稅、結匯、涉外法律”等眾多專業環節,需進行系統化、專業化人才培養。截至目前,我國本、專科專業目錄中均未設立跨境電商專業,跨境電商人才培養多依托電子商務、國際貿易等專業或在相關專業下設跨境電商方向。人才培養目標、課程設置等方面,與跨境企業的需求不完全一致。如參照杭州綜試區發布的跨境電商人才標準,傳統“電子商務”專業畢業生所具有知識及能力只占跨境電商從業人員應具備知識與能力的30%左右。
——小語種、復合型等高素質跨境電商人才培養缺位:現有跨境電商人才供給結構,不能適應跨境電商企業全球布局的需求。具體表現為語言人才缺乏??缇畴娚掏庹Z人才主要集中在英語方向,而對“一帶一路”沿線的非英語國家的專業人才缺乏。復合型人才缺乏。通過對300多家企業的調查顯示,65%的企業認為熟悉當地法律法規、了解當地人文習慣,可以解決實際問題的復合型、應用型人才缺乏。
——高水平師資力量薄弱:當前高校相關專業教師在跨境電商領域有一定的專業性學習和研究,但整體缺乏實戰經驗。各高校教學既缺乏跨境電商實踐教學平臺,教學更鮮有機會接觸真實項目,導致實際工作中無法采取合理應對措施。部分高校雖與企業共建了產學研基地,但由于制度、保障體系不完善,導致高質量企業項目、高水平企業師資無法進入校園,校企雙方體驗較差,直接降低了跨境電商人才培養質量。
——跨境電商人才在職培訓供給不足:面對當前跨境電商人才供給不足的狀況,企業參加培訓的意愿十分強烈。據調查,43.8%的企業已經參加過培訓,余下未參加過培訓的企業89.5%都表示愿意參加培訓。但是,7.5%的企業選擇了大學,9%選擇了政府,39.8%選擇了商業培訓機構,這說明企業不太相信政府和大學的培訓。更多地,企業選擇企業自己或跨境電商平臺作為培訓的組織方。而跨境電商培訓市場缺乏統一標準,無統一認證與指導,各方培訓能力良莠不齊。
專業化、走出去、引進來,讓專業人才更“專業”
那么,如何解決這些跨境電商發展的“人才支撐”問題呢?鄭亞莉在接受中國經濟導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要實施專業化培養,同時施行走出去、引進來等多種形式的合作培養,讓跨境電商人才更加“專業”。
——高校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相協同,新設跨境電商專業:僅依托電子商務、國際貿易等專業開展跨境電商人才培養,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畢業生的職業素質、能力與企業需求存在著本質的差距,無法適應跨境電商崗位對專業技能的新要求,建議及時根據跨境電商產業發展態勢,增設跨境電商專業,優化專業結構。
——課程設置融合商務、管理、技術知識,加強復合型人才培養:構建“區域化、動態化、層次化”的課程體系。各高校根據其所在區域的跨境電商實際情況,針對性開發相關國家文化、風俗等知識類的課程,定期對課程內容進行優化和更新,充分考慮課程先后的銜接性,匹配跨境電商行業從業人員的職業發展規律;校企共同開發專業課程和教學資源,給學生創造實訓實踐、接觸實際工作的良好資源環境,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實際應對能力。
——推進校企深度融合,落實校企聯合培養:充分調動企業積極性,政府、學校出臺相關政策,如企業給予經費、場地支持或者一定數額的稅收減免、獎勵補助等,共同打造政行企校多方參與的產學研合作基地;落實現代學徒制,鼓勵企業參與高校人才培養,因崗設課,課崗融合,實現所學與所用有效銜接。同時,擴大學校自主辦學權,如在校企合作中,學??色@得智力、專利、教育、勞務等自主分配權。
——打造專兼結合的師資隊伍,提高團隊教學能力:鼓勵和支持從校外跨境電商企業聘請骨干人員作為兼職教師,引進國際化高水平師資力量。另一方面,出臺、落實相關政策制度,鼓勵和支持高校教師走進企業掛職鍛煉或是創業,提升自身跨境電商實戰能力和水平。
——完善在職培訓制度,構建標準化培訓體系:完善職工培訓制度,出臺政策鼓勵企業開展職工在職培訓,鼓勵企業建立內部培訓學校或依托第三方培訓平臺,開展在職培訓。政府、行業出臺培訓標準、管理培訓證書、認證培訓機構,構建標準化培訓體系。推動開展“互聯網+培訓”“互聯網+教育”的人才培訓模式。
“高職院校有其自身獨具的優勢,不論是在跨境電商人才的培養,還是各類專業人才的培養,高職院校要更專業、更務實、深著力,職業教育的成色才會更足?!编崄喞蛉缡嵌?。
貨之家—是一家跨境運輸、報關報檢、倉儲物流等綜合性國際物流公司,專業提供:跨境電商倉儲,保稅倉,保稅倉庫,保稅倉儲,電商倉庫,保稅物流,第三方倉儲,跨境電商BBC,進口報關,進口清關,進口報檢,保稅進口,包稅進口清關,進口清關代理。服務熱線:400-8070-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