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計到2020年全球B2B電商的跨境交易額為2.32萬億美元,而中國跨境B2B電商交易額將達到1.24萬億美元。
“中國跨境B2B電商交易額將占到全球超過一半。”
5月10日,在鄭州舉辦的第三屆全球跨境電子商務大會上,中國國際貨運代理協會會長、中國外運股份有限公司原董事長趙滬湘表示,預計到2020年全球B2B電商的跨境交易額為2.32萬億美元,而中國跨境B2B電商交易額將達到1.24萬億美元,全球占比將超過一半。
趙滬湘認為,在消費升級、產業互聯的推動下,在透明化的互聯網+時代,在平臺化的共享經濟時代,跨境電商和國際貨代物流終將深度融合為一種新型生態,貿易與物流密不可分,線上線下密不可分,B2B和B2C密不可分。在這種新型生態驅動下,在互聯網大數據等信息技術的作用下,通過平臺間的跨界連接,全球貿易各參與方終將實現物流,商流、信息流,資金流的有機融合。
消費互聯產業互聯顛覆傳統模式
趙滬湘認為,跨境電商和國際貨代一個共同的服務宗旨或者說時代的主題就是推進全球貿易便利化。兩者一個線上,一個線下,有著共同的市場基礎。尤其是在當下,我國消費升級和產業互聯的大形勢下,迎來了共同的歷史性發展機遇。
第一是B2C消費升級帶來的市場機遇。
中國正從制造業資源消耗所驅動的經濟增長模式轉向以人為核心的消費驅動階段。消費在推動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需求方面正在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數據顯示,2018年消費成為穩定中國經濟增長的中流砥柱,全年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76.2%,較上一年提高18.6個百分點。
消費升級對物流最直接影響是企業為中心,逐步向以客戶為中心轉變,大規模批量生產正讓位于大規模定制。要求整個產業供應鏈提高柔性化,響應速度和服務質量。
第二是B2B產業互聯帶來的市場機遇。
在產業互聯方面,隨著互聯網開始進入用戶和服務實體,只有徹底掌握供應鏈的互聯網企業和完全線上華的實體物流企業才能勝出。
共享經濟驅動力量將由C端轉向B端,B2B與B2C界限全線打通,線上線下界限全線打通。消費互聯僅僅是冰山一角,產業互聯將揭開海平面下的海量市場。同時,也會對傳統產業模式進行全面的顛覆。
預計到2020年全球B2B電商的交易額將達到6.7萬億美元。規模將會是B2C的兩倍,其中超過1/3來自跨境交易,約為2.32萬億美元。而中國跨境B2B電商交易額將達到1.24萬億美元,全球占比將超過一半。
作為全球第一大市場,增強推動B2B物流,仍然是中國物流的主要需求。預計未來三到五年,中國的物流企業將加快擁抱互聯網,產業互聯網將加快起步。
第三,在消費升級和產業互聯的背景下,跨境電商和物流都承擔著共同的使命,這就是推動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通過跨境電商實現更高效率的國際貿易,通過國際貨代轉型實現更高效率的國際物流,是實現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兩大抓手。
海外買手海外直郵撐不起跨境電商
趙滬湘指出,要讓國際貿易與國際物流成為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兩大抓手,主要有三個途徑實現:
第一是貿易升級。跨境電商成為國際貿易主流模式必須加快由B2C向B2B的升級。趙滬湘認為,跨境電商雖然在促進全球貿易穩定發展方面發揮了重大作用,但仍沒有成為國際貿易的主流模式。
一方面跨境電商所服務的主要是全球中小微企業和個人,這些中小微企業和個人通過跨境電商平臺獲得了平參與國際貿易的權利,但并沒有話語權,仍是大企業在主導全球化的進程。
另一方面跨境電商的主流依然集中在C端,從終端消費上游供應鏈角度來看,許多跨境電商平臺依靠的是海外買手,海外直郵。這樣小規模的B2C模式,并不能撐起跨境電商產業,跨境B2B模式我相信是未來跨境電商的主力軍。
2018年通過中國海關跨境電商管理平臺零售進出口商品總額為1347億元,同比增長50%。粗略估計,目前跨境電商B2B交易高達85%,因此不管從全球還是國內看,跨境電商要真正成為國際貿易的主流模式,必須由B2C向B2B升級。
與此同時,相關方還需要進一步優化跨境電商的流程和規則,豐富跨境電商的內涵和外延,才能使其從新型的貿易方式沉淀為成熟、主流的貿易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