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外媒體稱,中美高層談判代表將于本月30至31日在上海進行經貿磋商,這將是兩國重啟貿易談判以來的首次會晤。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網站7月26日報道,中美經貿磋商的地點從以往的北京換到上海,有分析認為,上海在中美外交史上曾扮演過特殊角色,現在又是國際金融、貿易和航運中心,是除北京以外的最佳選擇。
京東數字科技首席經濟學家沈建光告訴香港《南華早報》,中國會選上海這個金融中心,而非政治中心北京,就是想傳遞“貿易歸貿易,政治歸政治”的信號。
但報道援引中國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峰的話表示,在不同的地點磋商是十分正常的安排,上海具備開展磋商的良好條件。
另據俄羅斯《獨立報》7月26日文章稱,中國向美國表明,加征關稅不能動搖其經濟。
文章指出,新一輪中美貿易談判不在北京舉行,而是移師繁榮的商業之都——上海。地點的改變具有象征性意義。中國暗示合作伙伴們:貿易分歧不應被政治化;中國經濟雖然增速略有放緩,但依然很強勁。
文章援引一些香港分析人士的話稱,談判地點的變化表明,北京正在重新考慮其策略,為長期貿易戰作準備。通過選擇作為全球金融中心的上海代替北京作為談判地點,中國希望減少對政治內涵的關注,聚焦商業因素。
京東數字科技首席經濟學家沈建光說:“中國希望將注意力集中在美國放寬對華為的限制或者中國購買美國農產品等技術問題上。”
文章認為,美方也試圖為即將舉行的磋商定下積極基調。姆努欽在接受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采訪時回憶說,標志著北京和華盛頓關系走向正常化的《上海公報》就是在上海簽署的。
俄羅斯科學院遠東研究所專家亞歷山大·羅曼諾夫說:“美中關系的問題錯綜復雜。它們具有結構性特征。”
羅曼諾夫指出,上海是一座摩天大樓鱗次櫛比的大都市,比莊重嚴謹的首都北京更能體現中國的繁榮。中國希望更改會談地點的原因不難理解。另外,這可能還表明,談判轉入了緩慢階段。
羅曼諾夫表示:“任何一方都不愿屈服。而上海的景觀應該也會提醒美國人:中國是一個經濟實力不斷增強的國家。”
羅曼諾夫總結說,美國不得不學會與中國共處。
又據香港亞洲時報網站7月25日報道,中美緊張關系升級,貿易談判開始進行。
報道稱,為了打破中美之間長達一年的貿易戰僵局,中美將重啟面對面的談判。
布魯金斯學會約翰·桑頓中國中心的兩位外交政策專家喬納森·波拉克和杰弗里·巴德上周在給布魯金斯學會的一份執行摘要中寫到:“對華盛頓和北京來說,耐心重建一個基于規則的秩序,而不是各自維護單方面優勢,仍是唯一可靠的前進道路。”
他們還說:“美國應堅持兩國關系要互惠互利,以促進公開性。”
貨之家—是一家跨境運輸、報關報檢、倉儲物流等綜合性國際物流公司,專業提供:跨境電商倉儲,保稅倉,保稅倉庫,保稅倉儲,電商倉庫,保稅物流,第三方倉儲,跨境電商BBC,進口報關,進口清關,進口報檢,保稅進口,包稅進口清關,進口清關代理。服務熱線:400-8070-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