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可能是最早研究跨境電商的從業者。
在過去的三年:
我寫了三本跨境電商書籍;
我原創了數百篇微信公眾號文章;
我對外輸出了超過一百場的演講活動;
于是,在我不到30歲的時候,就獲得了十幾個頭銜,成了典型的“斜杠青年”。
然而,很多人都不知道,“研究跨境電商”只是我的兼職。跟很多讀者一樣,一直以來,我的主業是“做業務”。那么,我是如何利用業余時間研究跨境電商的呢?
有四點。我估計,這四點對你也適用。
第一,邊實踐邊研究。跟傳統貿易一樣,跨境電商是一個非常注重實戰的行業。此前我在娃哈哈從事進出口貿易的時候,就開始接觸跨境電商;之后創業,每天都面臨各種跨境電商的實際問題:出口方面,如何引流?如何開發產品?如何做review?;進口方面,進哪個渠道?哪個保稅區的政策最好?政策發展的穩定性如何?
要解決實際問題,就得下點功夫研究了。這樣,“研究”就不是象牙塔里的筆頭功夫,而是解決商業問題的思考路徑。
第二,通過教別人來研究跨境電商。是的,你沒看錯,很多時候,我是基于要教別人的基礎上,開展跨境電商研究工作的。2014年,我在業內的一個專業媒體上開專欄,分享跨境電商干貨。那個時候,跨境電商非常新(現在也還算新)。很多傳統外貿老板很想轉型,跨境電商成了他們追逐的風口。既然要教導他們做跨境電商,那我只好逼自己研究跨境電商了。
這樣,不斷教,不斷研究,就積累了很多知識。于是,我索性將這些知識匯總成書。恩,很快便有了三本書出版。
第三,以主動提問的方式,進行“建構式”研究。什么是“建構”?設想下,你要建造一幢大樓,先得有輪廓,然后一個模塊一個模塊去構建。整個活動,就是“建構”的過程。我對跨境電商的研究,就是“建構式”的:第一步,構建跨境電商的輪廓,有“進口”“出口”之分,有“B2C""BBC""B2B”之分,有賣家、平臺、物流商、支付商、營銷商之分,等等;第二步,對這些板塊進行逐個擊破,最終形成完整的跨境電商知識體系。
此外,在建構過程中,我非常注重主動提問。在第一點中,我提及了不少問題,那些實踐中遇到的問題,是被動問題。而主動提問,則更進一步:對于那些實踐中沒有碰到的問題,我主動設想,主動提問,以追求更為全面的了解跨境電商。
第四,以“刻意練習”的方法來研究跨境電商。刻意練習,可能是當今世界最有效的學習方法,由美國心理學家埃里克森首創提出。刻意練習的核心要點有四個:跳出舒適區練習;大量重復練習;持續獲得有效反饋;精神高度集中。
我將刻意練習應用于研究跨境電商,也同樣如此:研究完一個模塊后,跳出來,挑戰另一個模塊;對于正在研究的模塊,通過實踐、寫作、演講等方式大量重復,讓自己爛熟于心;在各種交流場合中,我總能得到同行的反饋;研究中,時刻集中注意力,以高效完成。
以上,就是我研究跨境電商的方法論。你若把我說的“研究”二字,替換成“學習”二字,就會得到一套學習方法論。
這套學習方法論,幾乎適用所有涉及學習的領域。你不妨試試,反正我一直在用。
貨之家—是一家跨境運輸、報關報檢、倉儲物流等綜合性國際物流公司,專業提供:跨境電商倉儲,保稅倉,保稅倉庫,保稅倉儲,電商倉庫,保稅物流,第三方倉儲,跨境電商BBC,進口報關,進口清關,進口報檢,保稅進口,包稅進口清關,進口清關代理。服務熱線:400-8070-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