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來,我國物流業持續快速發展,其中快遞業勢頭最為強勁。2017年全國的快遞量超過400億件,而今年前三季度,全國快遞業務量就超過了300億件,單日快遞超億件已經成為常態。2018年“雙11”期間快遞日貨單量再次刷新紀錄,11日當天快遞包裹量超過10億件。今年以來,面對越來越多的快遞包裹,物流配送時效性非但未受影響,而且越來越快。專家指出,出現這樣的結果完全得益于物流信息化,亦即智慧物流的發展。
近年來的實踐表明,智慧物流不僅提升了物流配送效率,還大大提升了物流服務質量。具體來看,智慧物流促使物流企業不再一味地低價競爭,隨著消費者對物流服務質量的看重,物流行業中具有前瞻眼光的企業,其競爭方式已從價格戰轉向服務戰,從而給消費者帶來新的服務體驗,增強了消費者對物流質量的滿意度。
一、提質增效,智慧物流唱主角
國家郵政局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全國快遞業務量完成347.4億件,同比增長26.8%;快遞業務收入實現4246.3億元,同比增長24%。
另一方面也要看到,盡管我國快遞行業的業務量和營業額在快速增長,但行業利潤卻越來越低,降本增效成為近幾年物流行業的重點工作,而解決這個問題的重要抓手就是智慧物流的建設與應用。
近幾年來,我國物流企業科技投入不斷加大,部分企業研發費用占比已經超過營業額的5%。例如,順豐控股一貫重視并積極開展智慧物流建設,重點放在人工智能、物聯網、機器學習、智能設備等技術的綜合應用,讓機器解放雙手、讓人工智能助力決策、讓智能設備匯集數據之源,讓物流進入智能化、數字化、可視化、精細化的新時代,例如,韻達正在開展智能預測、地址歸集、加密傳輸、OCR文字識別、圖像識別、智能體積測量、無人機、無人倉等建設;又如,德邦也研發推出了智慧收派、電子面單、電子發票、數字化指揮中心、智能手持終端設備等先進的軟硬件設施;再如,圓通與申通也在積極進行智慧物流方面的投入與應用。顯然,智慧物流技術已成為物流行業競爭的制高點和企業重要的核心競爭力。
截至目前,智慧物流初步實現了提質增效。
2018年第三季度全國重點地區快遞服務部分指標顯示:快遞運輸環節平均時限為37.33小時,同比縮短0.73小時;寄達地處理環節平均時限為9.50小時,同比縮短 0.24小時;投遞環節平均時限為5.04小時,同比縮短1.09小時。由此可見,“最后一公里”的物流效率顯著提高。
物流行業時效提升還體現在“雙11”電商大促中。2018年天貓“雙11”開場僅30分鐘,全國多地消費者就收到了剛剛下單購買的商品;“雙11”期間,菜鳥和快遞公司僅花費2.6天就完成了1億件包裹的運輸,而在五年前的“雙11”,菜鳥和快遞公司合作要花費9天才能完成同樣工作量。此外,京東物流也讓消費者體驗到晚上下單,第二天一早就收到貨物的快捷服務。
二、時代變化,價格戰逐漸淡化
近幾年來我國快遞行業競爭非常激烈,價格戰是企業間競爭的主要手段。但隨著客戶越來越重視快遞服務的時效性、安全性以及服務體驗,提高服務質量正在成為快遞企業贏得商譽口碑的最重要因素。
物流企業不再一味進行價格戰,還有另外一個原因,那就是目前的快遞價格已經很低,快遞企業已無法再在價格上“挖潛”。國家郵政局數據顯示,快遞服務平均價格5年間從18.5元/件下降到12.7元/件,下降幅度31%。如此低的價格,物流企業的利潤空間已經極其微薄,為了給消費者提供良好的服務,雙11期間甚至必須上調配送費用,才能保障終端配送環節的服務。
由于上述兩方面原因,物流企業不得不轉變競爭策略,從價格戰競爭轉向服務競爭,并由此發端,在物流快遞行業開展了激烈的服務競賽。2018年上半年,圓通采取多種措施重點保障快件時效并提升服務質量,客戶投訴率逐步下降,平均有效申訴率則為百萬分之4.94,較上年同期降低25.9%,服務滿意度顯著改善。
三、重視建立核心競爭優勢,專業服務能力決定未來
服務是一個很籠統的概念,物流服務更是包涵諸多內容。在競爭激烈的當下,怎樣的服務才具優勢?什么樣的服務能力才能引領未來?
有實力的現代大型物流企業將努力方向鎖定在精細化、有高附加值的專業服務上。
目前,我國現代化的物流企業不僅提供物流服務,還開始拓展金融業務,發展供應鏈金融,向供應鏈其他環節延伸相關業務。例如,順豐提供的服務除了快遞倉儲等物流主業外,還包括很多增值服務,比如包裝、逆向物流、報關服務等;在金融方面,順豐打造了獨立的品牌順手付。順豐的物流服務類型很豐富,物流服務產品線很寬,大陸及港澳臺的業務產品即有順豐即日、順豐次晨、順豐標快、順豐特惠、物流普運、重貨快運、重貨專運等;國際業務有國際標快、國際特惠、直運+、國際小包、國際重貨、國際電商專遞、海購豐運等,林林總總,不一而足。
德邦快遞的主營服務產品線劃分也很細,即有3.60特惠件、標準快遞、特準快件、電商尊享、重包入戶、精準空運、精準卡航、精準城運、精準汽運、整車運輸、德邦倉管家;國際業務有國際小包、國際快件、國際卡航,等等。其中,德邦快遞的主要業務仍是大件快遞,做零擔業務起家的這家公司在大件快遞領域已具備獨特優勢。
快遞咨詢網首席顧問徐勇曾多次指出,為不同需求提供差異化的產品和服務,讓消費者自由選擇,是快遞企業在同質化競爭中取勝的關鍵。如今,快遞物流的差異化競爭局面已經出現,我國不少快遞企業不僅按照時間需求推出不同時效的快遞服務,還針對不同客戶推出不同的個性化、專業化服務。
例如,2014年順豐推出冷運業務,隨后幾年快速發展,2018上半年其食品及醫藥冷運業務實現不含稅營業收入達15.28億元,同比增長47.7%。申通進入冷鏈市場較晚,但業務發展趨勢良好,2018年半年報顯示,冷庫倉儲方面,申通擁有平均庫存SKU達700余個,庫存利用率84.25%,庫存準確率為100%;配送方面,總發貨為2700余車次,配送準確率達98.9%,客戶投訴僅0.1%。
2018年,我國一些物流企業又切入同城即時配送領域,以尋求更大的發展空間和經濟效益。如順豐與圓通率先推出了2小時內同城送達業務,搶占了同城即時配送的先機。據業內人士分析,該類業務并沒有很特殊的技術要求,預計其他快遞公司也會跟進,未來該領域的競爭將會很激烈。
專家認為,2019年物流行業發展趨勢將表現為以下方面:
其一,科技進步推動的智慧物流將大行其道,并掀起更大的創新浪潮。2019年將是物流科技落地年,越來越多的成熟物流科技將更廣泛地應用到企業之中,如現代化的分揀設備、傳輸設備、大數據支撐的信息化平臺等,無人倉、無人機在發達地區及現代物流企業中也會更多地投入使用;同時,現代化的先進物流企業將一如既往地加大研發投入,一些試用的高科技產品也將加速落地,進入正常應用階段。
其二,現代化物流企業的供應鏈運營管理能力會更強,對供應鏈的協調掌控能力也將同步提高。進入21世紀,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與網絡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物流的組織技術已進入全球供應鏈管理時代。先進的物流企業向供應鏈服務轉型成為重要趨勢,供應鏈能力也將成為檢驗物流企業綜合實力的重要尺度。近兩年,我國物流企業對供應鏈業務很是看重,同時該業務也具有很高的附加值。業內專家認為,2019年物流企業將會在供應鏈服務領域展開更加激烈的競爭。
其三,借力擴張,多方融合協同發展將成常態。自2018年開始,順豐、圓通等物流企業開始與物流同行以及供應鏈上下游企業進行合作,比如順豐與UPS、DHL、普洛斯、夏暉等物流企業的合作,彰顯出相互借力,共同發展,合作共贏的特點。業內人士認為,2019年這種合作趨勢會更加明顯。
貨之家—是一家跨境運輸、報關報檢、倉儲物流等綜合性國際物流公司,專業提供:跨境電商倉儲,保稅倉,保稅倉庫,保稅倉儲,電商倉庫,保稅物流,第三方倉儲,跨境電商BBC,進口報關,進口清關,進口報檢,保稅進口,包稅進口清關,進口清關代理。服務熱線:400-8070-082